7月7日,南宁学院“教育赋能・非遗焕新・科技助农”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广西宜州刘三姐故里文化发源地,开展了一场主题为“传承非遗文化,赋能乡村振兴”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。团队成员通过乘船游览、学唱山歌、非遗互动、民俗体验等形式,深切感受刘三姐文化的独特魅力,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乘船启航:置身山水画中游
上午9点,促进团成员乘古船沿下枧河漂流。河道与喀斯特地貌构成“山在水中浮,水在山间流”的美景。沿途经过“望牛崖”“歌仙桥”等与刘三姐传说相关的景点。在向导韦老师的指导下,团队成员学习唱山歌。河岸边,三位成员穿上秀才服,扮演刘三姐故事中的角色,与壮族村民隔河对歌。歌声和笑声在峡谷回荡。
抛绣球·看表演:民俗体验乐在其中
在刘三姐故里文化发源地寨内广场,乡村振兴促进团体验了壮族“抛绣球”活动,韦老师详细介绍了刘三姐等传奇人物故事,并组织大家观看了“刘三姐”与“阿牛哥”的对歌,加深了对刘三姐故事的理解。在刘三姐歌台,团队成员欣赏了充满壮族风情文化的表演,对壮族文化有了深入了解,采访当地山歌王,进一步探寻壮族文化精髓。山歌表演不仅是技艺的展示,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,其歌词生动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图景。
历史与现实在山水间重叠:千年前的刘三姐或许也在此处,用山歌传递着对自由的向往;而今天的青年,正用全新的方式让这份文化焕发生机。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,更是文化的根脉延续。此行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种子——关于传承,关于创新,关于乡村振兴路上,青春力量与古老文化的双向奔赴。(文/黄雅雯 图/黄意 一审一校:黄彩兰 二审二校:杨先春 三审三校:黄丽军)

向导韦老师教授山歌基本节奏

岸上对歌景象

团队成员对歌景
象
“刘三姐”抛绣球环节

全体合影